“我已经知道错了,我现在很后悔,不应该去做这种事情,希望法官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周某在庭审最后陈述中说道。周某原是“杀猪盘”的受害者,现沦为了被告人,从“受害者”到“被告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轻信“免费礼”,踏入诈骗圈套
2022年3月,周某在抖音浏览时,被一条“免费领取空气炸锅”的广告吸引。出于好奇,她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随后被拉入某群聊软件。群内“客服”宣称,只需完成点赞、关注指定抖音账号的简单任务,即可获得每单4至5元不等的佣金。周某心想:“动动手指就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尝到甜头,逐步深陷
起初,周某按指示下载了一款APP,并完成了15次任务,均顺利收到返利,累计获利70余元。这让她彻底放下戒备。眼见周某逐渐上钩,“客服”话锋一转:“想要更高收益,需垫资参与进阶任务,完成后返还本金并支付30元佣金。”周某犹豫片刻,但想到此前的顺利,便试探性投入400元。任务完成后,账户显示100余元到账。尝到“甜头”后,周某更加相信对方,继续按照对方要求垫资做任务,一步步提高垫资金额。
眼见周某放下防备,“客服”决定对其进行“收割”,在引诱周某投入1000元完成最后一单任务时,对方并未如约返利,并继续让周某垫资。此时,周某才惊觉被骗,但并未选择报警。
沦为帮凶,害人害己
几天后,不甘心的周某再次登录该APP,看到“客服”发来的消息:“按照对方提供的手机号码和话术,拨打电话、发送群号码将人拉进指定的微信群,并在指定的QQ群中推广对方提供的资源,即可获得数额不菲的报酬。”
为挽回损失,周某明知这是诈骗链条的一环,仍接下“拉人头”任务。她按照上家提供的电话号码和话术脚本,冒充“平台客服”,以“兼职刷单”“高额返利”为诱饵,拨打电话诱骗他人加入指定微信群。被害人郑某接到周某电话后,在“高薪”诱惑下,被拉入群内参与“刷单”,最终遭诈骗1.2余万元……而周某通过此方式,致多名受害者上当受骗,也因此非法获利1.6万元。
法网恢恢,终食恶果
2022年4月,被害人报案后,警方顺藤摸瓜锁定周某。面对审讯,周某痛哭流涕:“被骗后我只想着捞回本钱,没想害别人……”
公安机关以周某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移送平坝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经审查认为,周某使用的APP、话术均与上家诈骗团伙高度关联,其主观明知行为性质却仍参与犯罪,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时,为了帮助被害人挽回损失,检察官向周某宣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耐心释法说理,劝说其主动认罪认罚、积极退赃退赔。最终,周某自愿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并与家属主动上缴了违法所得并赔偿了被害人损失1.2万余元。
2025年1月,经平坝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周某认罪服判,案件已生效。